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农业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隆平调查

    信息发布者:浮生如梦
    2017-05-12 10:15:20   转载

    农业生产技术,尤其是种业技术创新对中国粮食生产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助推力量?农业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为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和改变?隆平高科,这个依赖技术进步和创新而诞生、发展的企业,其所经历的路程和遇到的困惑,对整个种业行业乃至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水稻的亩产,从理论上来说,光的利用率中,有2.5%会转变成有机物,以此推算,水稻亩产的极限是1500公斤。中国的‘超级稻’计划,2005年二期计划已经实现了亩产800公斤,2015年三期计划已经实现了900公斤,2014年在湖南溆浦首次实现了亩产突破1000公斤。从理论上计算,中国水稻的亩产量还有潜力可以挖掘。”“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这样介绍由他力主推广的“超级稻”计划。

      农业生产技术,尤其是种业技术创新对中国粮食生产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助推力量?农业科技企业的自主创新之路为他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发展机遇和改变?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时报农村现代化导刊走访了农业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隆平高科,这个依赖技术进步和创新而诞生、发展的企业,其所经历的路程和遇到的困惑,对整个种业行业乃至农业科技企业的发展都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隆平技术创新之路

      隆平高科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作为农业科技最前端的企业,隆平高科的技术创新,与市场导向紧密结合。

      从发展历史看,隆平高科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袁隆平在中国和世界率先认识到杂交水稻的可行性后,逐步进行的杂交水稻技术产业化运作。从全国看,一直以来种业的同质化竞争十分激烈,而且风险高、利润低。隆平高科得益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在这一阶段,隆平高科的研发大部分依托于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研机构,企业自身并未形成核心竞争力。

      水稻科研需要进一步提高,就需要对接市场。在企业进入并获得一定发展规模之后,种子利润低、同质化竞争、退库压力等问题接踵而至,利润上不去,企业缺乏竞争力,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市场经济环境,对隆平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创新,推动种业产业发展,迫切需要隆平建立自身的创新体系。在这一阶段,隆平通过不断投入、兼并重组,品种质量、产量不断提高,每亩地用种量不断下降,一方面给农民带来利益,另一方面也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逐步与其他企业拉开了差距。

      如今,隆平的技术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实现了商业化育种体系的逐步完善。通过确立市场导向原则,隆平建立了“标准化、程序化、信息化、规模化”的创新组织模式,彻底摒弃以往“课题组”式的、“多而散”的组织模式,设立了“工厂化育种创新流程”。这种组织模式,使得隆平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保证了其行业竞争的领先优势。

      在科研投入方面,隆平高科呈现出两个“逐年递增”:一是研发支出规模,已从当年的一两千万元增加到了2015年1.65亿元。二是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从当年的不到3%增加到了2015年的8.15%,居国内前茅。

      在科研硬件建设方面,2010年隆平高科投建了生物技术实验室,2013年又牵头投资1.29亿元(占比43%),并联合国内11家种企组建了华智生物,积极开展全基因组背景选择、转基因编辑、双单倍体等国际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同时,为提高新品种的适应性,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公司已在国内外建立水稻区域育种站8个,玉米区域育种站9个,蔬菜区域育种站8个,国内外研发基地共计6000余亩,且配套设施完善。

      在科研人员梯队建设方面,隆平高科积极制定人才激励政策,完成科研人员股权激励,广泛吸引科技人才加入,现有水稻、玉米、蔬菜等专职研发人员300多人,公司聚集了一批国内著名育种家,并从海外引进了一批顶级科技带头人。

      在科研的国际化布局方面,隆平高科以菲律宾、印度为辐射中心建立两大育种研发中心,在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等南亚或东南亚国家设立育种测试站,建立了多个规范化生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基本搭建起了全球杂交水稻科研体系。同时,在美国、墨西哥建立了玉米育种站。

      第二,全程机械化制种取得突破。2015年,“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在武冈市邓元泰镇山岚村进行了200亩试验示范,示范区在耕地平整、父母本栽插、农药及赤霉素喷施、授粉、父母本收割、种子干燥等制种操作各环节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这标志着隆平的制种水平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在行业内持续保持营销优势。好的技术还需要好的推广。2015年隆平206、208及其它品种累计销售1600万亩,销量占黄淮主市场的10%以上,其中安徽市场占30%以上,是玉米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此外,杂交水稻继Y两优1号、深两优5814分别成为全国排名第一、第二大品种后,新一代品种(隆两优华占、隆两优534、晶两优华占)也表现突出。

      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动力

      袁隆平对记者说:“水稻产量的提高是一个综合问题,我总结为‘四良配套’,即良种、良法、良田、良态,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气候环境的配合,也就是良态。”

      作为提高水稻产量的核心问题,“良种”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升级换代,决定着一个农业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在这个问题上,国家投入虽然具有重要意义,但真正发挥实际作用的,还在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和政府主导的研究机构的技术创新,最大的不同,是对“市场导向原则”的执行力度不一样。他们对市场需求的感觉最敏锐、反应最直接,因此企业的技术创新方向和资源配置,完全由市场指挥。

      正是这种市场主导的科研创新,成就了中国种业不断发展前进的方向和基础。

      在隆平高科的子公司湘研种业公司,总经理刘荣云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企业技术创新和事业单位的研究所相比,工作状态完全不一样。企业更加机制灵活,而且,对研究员来说,政府研究所的研究员更多考虑的是研究项目本身,成果如何能够通过鉴定评估,而企业研究员更多考虑的是研究项目最终的市场利润。刘荣云用湘研种业举例,在这里所有的研究项目都是通过事业部分阶段开发,每个阶段激励标准各不相同,并建立了一种“对赌机制”:增长到什么程度,给什么奖励,达不到,就会扣掉一部分保证金。同时,成果的评价,是市场反应,项目产生的利润越多,团队分到的奖金越多。“在这种事业部管理模式下,我们将原来的奖励和销售收入量挂钩改为和利润挂钩,从结果看,原来瓜菜利润从微利变为现在的增长40%,玉米的亏损减少了一半。”刘荣云说。

      基于这种市场化的科研创新,隆平提出“开发一代、储备一代、研究一代”的产品战略。为确保优良品种的稳定推出,隆平高科试验规模不断扩大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隆平高科建立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产生巨大的科研成果。截至2015年,公司水稻品种省级以上审定194个,其中国审水稻品种32个,国外区域审定3个,5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玉米品种省级以上审定17个;棉花品种6个,辣椒品种33个,其他蔬菜品种合计50余个;公司获植物新品种权114件,获得专利10项;公司自主研发品种的推广面积逐年扩大,占公司推广品种总面积的80%以上。

      企业创新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事实上,正是隆平更早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建立应对市场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的重要性,才使得他们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了一定的优势。不过,这样的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在现实运作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例如人才引进、项目主导等。基于这些问题,隆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第一,解决因政策原因导致的企业人才引进存在的困难,减轻因人才引进阻力加大而造成的严重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持续性的问题。

      第二,引导和支持企业主持、承担农业科技项目。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自主设立课题开展农业应用研究或参与农业科技项目;并支持企业牵头承担并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应用研究项目,按照市场机制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组织优势科研单位、相关企业等联合攻关。

      第三,进一步完善品种区试。针对种业细分市场需求,完善品种审定试验区域设置;改革品种审定参试指标分配办法,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品种试验过程管理;缩短品种试验时间,充分发挥品种黄金期的增产作用;提高品种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客观公正评价品种;品种区试及审定工作要紧跟市场需要,选取合适的对照品种;扩大品种差异化,促进品种原始创新。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